首页 > 热点 > 社会
群象悠然山野间 ——云南各级财政支持野生亚洲象保护状况调查
来源:中国财经报 发布时间:2021-11-22 16:12:05

  本报记者 李忠峰 杨文君 张修权

  通讯员 朱瑞东

  “前两天野象还在那儿吃玉米、甘蔗和芭蕉,共有23头呢,吃完后又转到邻村了。”10月下旬,记者到云南省江城县康平镇曼练村采访时,村民谢培华指着对面的一处山坡告诉记者。

  谢培华今年55岁。他说,小时候这一带没有野象,最近十几年,野象越来越多。特别是庄稼成熟时,“放眼望去满山坡到处都是野象。”野象还经常来村里来找吃的,他们村家家户户都都被野象“光顾”过,去年他家玉米被野象吃了2000多斤。

  谢培华所说的野象就是亚洲象。在中国,亚洲象只分布在云南,其中主要在临沧市、普洱市和西双版纳州。自1992年一头独象重返普洱,陆续有新象群迁入,现已监测到10群181头活动在普洱境内。

  20世纪90年代,亚洲象面临着栖息地质量下降、种群遗传多样性降低等问题,一度濒临灭绝。为拯救保护亚洲象,云南省坚持保护优先的发展理念,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并创新投入方式,努力改善亚洲象生存环境,呈现出人象和谐的生动局面。

  今年4月份以来,一群野生亚洲象从栖息地西双版纳一路向北,一度到达昆明市。象群随处闲逛、“胡吃海喝”的报道广泛传播,不仅在国内引发全民围观,也吸引了海外网友广泛关注。

  “今年亚洲象北迁南归,十几头大象自如游荡,很好地展示了人象和谐的景象。大象成为‘网红’,也从侧面反映了财政支持生态建设取得的成就。”云南省财政厅厅长张岩松表示。

  亚洲象不断走出原栖息地

  事实上,近年来,亚洲象走出原栖息地一的“情景剧”可谓时常上演。

  2011年10月,原来生活在西双版纳州景洪市的首批18头野生亚洲象,向北迁入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并在此安家。截至去年,经过不断迁入和繁衍,江城县的亚洲象数量已经增至49头。

  江城县位于普洱市南部,其西南部与西双版纳洲的景洪、勐腊只隔着一条曼老江。野生亚洲象就是跨过这条江来到江城的。

  普洱市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赵斌说,西双版纳、普洱、临沧地处云贵高原的西南部,无霜期长,光热条件良好,降雨充沛,相对湿度大,特别适宜热带亚热带植被生长。国家建立自然保护区和实行天然林保护政策后,林木生长快,森林郁闭度高,导致大象喜食的林下植物减少。

  随着保护力度加大,野生亚洲象种群数量逐年增多,达到相对饱和状态,加之食物缺乏,促使野象群不断迁出开辟新的栖息地。“亚洲象在进入人类生产区后,有丰富的食物作保障,长期取食后食性逐渐改变,回到原有栖息地生活的时间大量减少。”赵斌说。

  大象有了自己的“食堂”

  作为“新客”,亚洲象成了江城生态文明建设的“形象代言人”,同时也成为一个“麻烦制造者”。

  “大象聪明着呢,吃玉米会用鼻子扒掉外面的皮,吃芭蕉也只吃芯。”谢培华说。

  亚洲象身躯庞大,成年象食量惊人,一天要吃100公斤左右的食物。它们记忆力很好,来过一次以后还会再来,让村民们吃不消。

  “人象争食,冲突加剧”,基于这样的认识,云南省一些地方开始了构建人象和谐的尝试。建立“大象食堂”以满足大象的胃就是其一。

  在普洱市思茅区六顺镇南邦河村勐主寨,“大象食堂”规划了4000余亩,现已开辟种植了芭蕉、玉米、棕叶芦等1200余亩。

  

  图为云南省普洱市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境内的野象群光顾“大象食堂”。余戈摄

  “大象食堂”负责人罗新荣介绍,这片食物源基地内原来有勐主寨和蚂蚁堆两个村民组,共有30户人家。由于大象需要到硝塘喝水补充盐分,附近的几方硝塘成了野象经常光顾之地。加上附近有地质滑坡的隐患,村民们陆续搬离了。自2018年起,在地方政府的扶持下,有20多位当地村民在这里种甘蔗、玉米,还穿插着种些芭蕉、红薯等。“大象食堂”不设围挡,每年7月至次年3月等待大象的光临。

  罗新荣回忆,今年7月1日晚11点左右,他听到楼下铁门“咔咔”地响,狗吠不停,打开手电一看,是“黑皮”和“断牙”。“这两头‘流浪’公象去年7月1日也来过,一天不差。我朝它们喊,吃的在左边。它们好像听懂了,转到铁门左边的地里,一直吃到早上6点才离开。”

  “2018年大象来了24头,2019年33头,2020年创纪录了,有51头。有了‘食堂’,大象去田里就少了,我们也不会颗粒无收了。”罗新荣家住“大象食堂”附近的村子里。

  “去年,象群在此逗留时间达5个月,直到春节后才离去,有了食物源基地后,象群进村扰民的次数明显减少。”村民李健康说,食物源基地留住了更多野象。

  思茅区根据实际情况,对于因亚洲象侵扰频繁而撂荒弃耕的土地,每亩补助200元,以鼓励农户分时段、分季节种植亚洲象喜食的芭蕉、玉米、棕叶等。政府委托三木牧业公司经营,目前基地已投入700多万元。

  这种做法不仅为亚洲象提供了更为充足的食物来源,同时保障了农民的经济收入,效果不错。更重要的是,这样可以将大象的觅食区域限制在森林与村寨之间,维护了人象和谐。

  为缓解人象冲突,普洱市多措并举建设“大象食堂”。“十四五”期间,计划完成1万亩食物源基地建设。赵斌介绍,该市还适度建设野外硝塘,为大象精准补充盐分。在重点区域、重要时段定点投食,降低食物短缺季节亚洲象进村取食频率。“如澜沧县在大象食物源缺乏时,定点投放玉米、稻谷等食物,引导其回归森林。大象进村入户次数由原来的每月10余次减少至两三次。”

  5年前,西双版纳开始尝试探索建立“大象食堂”。2020年12月,景洪市投资100万元启动亚洲象食物源基地建设,到今年5月已完成面积1000亩,其中,种植粽叶芦340亩、芭蕉330亩。目前,这些大象喜食植物成活率达96%,长势良好。同时,基地附近还建设了一定数量的人工硝塘,共投放食盐2吨。

  为了引导外溢象群返回保护区,西双版纳州2020年投资900万元,修复栖息地2块460公顷,建设食源基地5块266公顷,人工硝塘13个。

  目前,云南已在亚洲象主要分布区建设11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50.98万公顷。同时,不断加强亚洲象栖息地保护与修复,截至2020年,完成修复面积600余公顷。

  建立“大象预警平台”

  随着数量逐渐增多,亚洲象长期走出森林,食性逐步改变,觅食范围不断扩大,栖息地已逐步转移至人类生产生活区。

  亚洲象每群数头或数十头不等,没有固定“住所”,活动范围很广。据介绍,象群取食时间下午提前到4点,早上延长到9点,与当地群众外出生产时间重叠度增加,人象相遇几率增大。而且,亚洲象奔跑速度可达每小时36公里,与百米短跑世界冠军速度差不多。

  如何保证群众的安全?建立“大象预警平台”是云南各地的有益尝试。

  江城县建立“江城大象预警平台”,通过聘请熟悉地形的村民担任亚洲象监测员,用小型无人机持续跟踪野生象的活动轨迹,建立坐标、来向、数量等信息,整理归档后传入预警平台。

  “26头象分散活动,有部分活动在龙潭尾巴生产路边。象活动区域禁止人员靠近劳作并停止一切野外活动。”10月下旬的一天,康平镇大树脚村村民微信群群发了消息,还发了语音通知,供一些不识字的老人收听。

  “你看,那两头大象在‘站岗’,树林里面有个象群。”顺着亚洲象监测员刁发兴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了对面山顶上的野象。

  随后,他放飞了手上的小型无人机进行拍摄。不一会儿,传来了清晰的视频:大象有的站在树下,有的躺在地上,象宝宝在象群中间。“正在睡觉的是‘长牙’,我在检查站见过它近20次了。”刁发兴说。

  “长牙”是一头成年野生亚洲象,也是监测员们公认的“胆子大、不怕人、喜欢走大路、逛寨子”的野象。“上次来我家‘偷吃’菠萝的就是它。”刁发兴指着“长牙”说。

  成为野象“跟班”的这些年,监测员会根据野象的特征为它们取名,牙齿断了一截的称为“断牙”,长得黑一点的取名“黑皮”。

  在康平镇境内常年生活着30余头野生亚洲象。“最开始我们凭肉眼或望远镜观察,这样监测起来比较困难。”刁发兴回忆说,当时缺乏经验,只能靠双脚不停地走,眼睛不停地看,在一些人难以到达的地方,工作就很难开展。“后来林草部门给我们配备了无人机,工作起来方便多了。”刁发兴介绍说,无人机结合地面人员跟踪,有效实现了对亚洲象监测的实时信息传输和及时预警,降低了安全风险。

  “我们一般是早上6点出发,第一时间确定象群的位置并发布预警信息。”刁发兴介绍说,他们在村民起床劳作前确定象群位置,及时将情况通过“江城县亚洲象预警平台APP”、短信、微信和村寨广播告知村民,让村民调整生产、生活时间,避免人象相遇。

  只要大象出现在村寨附近,村民就会收到预警信息。通过安装预警平台APP,村民可随时察看大象的位置。

  勐主寨村还率先建成一座近10米高的亚洲象监测塔。通过监测塔观测亚洲象活动范围,及时发出预警信息,当人遇野象时还可到塔内紧急避险。

  目前,普洱市有100余名亚洲象监测员。为确保监测员人身安全,政府还采购了一批红外线无人机,实施夜间监测。在亚洲象活动频繁的村寨口及主要路段架设红外探测仪和监控摄像系统,设置警示牌、警示爆闪灯、警示墩等醒目标志。

  为有效缓解人象冲突,2018年,西双版纳州筹资280万元,在勐海县率先建立亚洲象监测预警中心,进而推广到全州。各乡镇通过手机APP、微信平台等实时发布预警信息。

  近年来,云南省不断推进亚洲象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体系建设。从2017年开始,综合运用人工跟踪、定点设备和无人机等监测手段,实时发布信息。目前,全省已聘用专职亚洲象监测员122名。同时,从保护区搬迁了10个村寨,在部分亚洲象活动村寨周围架设隔离围栏、安装防象灯,加固民房围墙等设施,为群众创造安全的居住环境。

  为大象“惹祸”埋单

  随着亚洲象数量的增加和保护力度加大,野象由原来的“怕人”,变成了现在的“伴人”活动,更加频繁走出保护区进入农田取食农作物,人象冲突不断加剧。

  为此,云南省各地一直探索构建人象和谐的新途径,在全国率先创建了“大象惹祸、政府埋单”的保护模式。

  2010年,针对亚洲象造成的财产损失及人员伤亡问题,西双版纳州与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保险服务协议,每年平均投入1471万元资金为群众投保野生动物肇事公众责任险。当年就受理群众报案137起,定损382万余元,并全部由保险公司及时赔付。

  这一模式实施后,得到了村民的一致好评。2011年保险保障范围又扩至所有受保护的野生动物造成的损失。截至目前,西双版纳州野生动物肇事公众责任险投保金额累计达到1.61亿元,实际保险赔付金额超过1.39亿元。其中,亚洲象肇事6780件,涉及6.7万户,补偿金额为1.27亿元。仅2021年,西双版纳州野生动物公众责任保险投入资金达2004万元。

  自2011年以来,普洱市累计投入野生动物肇事公众责任保险资金1.307亿元。其中,亚洲象肇事损失补偿9446万元,约占总损失补偿的75.5%。目前,新一轮野生动物肇事公众责任保险已经过政府采购程序顺利完成,每年投保金额达2200万元。

  “通过建立野生动物肇事政府埋单机制,逐年提高补偿标准,群众从过去驱象、恐象转变到了现在人象和谐相处的良好局面。”赵斌说。

  为缓解因亚洲象肇事引起的人象冲突,1998年,云南省政府颁布了《云南省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造成人身财产损害补偿办法》,补偿所需资金纳入各级政府预算。

  2010年,云南省率先启动了野生动物公众责任保险试点,引入商业保险模式,完善补偿机制,并于2014年实现省域全覆盖。数据显示,2014年至2020年,云南累计赔付亚洲象肇事损失1.73亿元,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群众损失。

  随着野外受伤或患病的亚洲象增多,2008年,国家投资约700万元在野象谷内建立了我国第一个亚洲象繁育基地,建筑面积4200平方米,配套工程有象房栏舍、交配房、产房、检疫隔离室、医疗室等,旨在保护和拯救亚洲象。目前,已累计成功救助受伤、受困的亚洲象13头,当场放归4头,人工繁育1头,实际存栏10头。

  随着保护力度加大,亚洲象种群发展呈现明显变化。30年间,亚洲象种群数量由150头左右增长至300头左右;分布区域由2个州市、3个县区、14个乡镇扩大到3个州市、12个县市区、55个乡镇。

  北京林业大学教授谢屹表示,“多年来,从中央到云南省,围绕亚洲象保护开展了很多探索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通过采取多项措施管控亚洲象肇事,有效缓解了人象冲突。”

  “大象已经成了村民们生活的一部分。”亚洲象监测员杨忠平说,大象离不开人,人和象能够在同一片土地上和谐共生。

  

  图为在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康平镇勐主寨村建成的亚洲象监测塔。余戈摄


上一篇:平安普惠周口分公司慰问一线抗疫民辅警
下一篇:海南屯昌:冬闲忙增收 油茶脱壳忙
本网推荐
「特殊的推荐宝贝」:为小流浪汇聚每一分暖意
香港澳美制药奥泰灵、奥肯能、奥络、澳能上榜2022-2023中国家庭
兆龙出国荣获“回响中国”腾讯教育2023年度出国服务影响力品牌
兆龙移民总经理刘杨接受CCTV《大国品牌》栏目组特别专访
交通安全日曹操出行亮出安全“四大法宝”夯实好服务体验
沃尔沃EM90:豪华MPV新时代的开启者!
沃尔沃XC60:三十万预算如何获得高品质长途出行体验
FENDI CLUB啤酒:未来发展趋势
淘宝「老宝贝上新」公益计划收官,践行企业社会责任为双十一带来别
双11玩这么花?不得不说天猫还是有点格局的!
前沿资讯
幸会杭万·共鉴时光 | 殿堂级烧肉「老乾杯」登陆杭州,以品质实力
医美如何借力新氧、小红书、美团沉淀私域?1小时直播教你玩转
“闪测”全自动核酸检测工作站亮相
3年拓店近300家,恋上麻椒鸡勇当麻椒鸡中的战斗机
菓蓝购2.0小程序正式上线,聚焦大母婴市场
幸会杭万·共鉴时光 | 老乾杯首秀杭州,品质实力抬升城市烧肉美味
春节档白酒迎大考!舍得携手耿乐共创虎年首秀,强共鸣激发高热度
幸会杭万·共鉴时光 |「老乾杯」首秀杭州,殿堂级烧肉亮相万象城
完美收官!《江湖搜食记》获7亿多关注,沱牌“唤醒计划”再加速!
平顶山博爱妇产医院五一假期“五好一利她”医疗活动正式开启
热门资讯排行
汇聚金融力量 共创美好生活 --2023年“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
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舞钢校区开工仪式隆重举行
退役大学生张奥河中救人不留名
“她”世界职场巾帼武瑞霞:让青春逐梦绽芳华
致敬国粹 传承“匠心”〡武瑞霞:钧瓷的“匠心”也是企业的品质
传递正能量〡“爱心使者”武瑞霞:让更多人得到爱和温暖
文化多棱镜〡武瑞霞:用“匠心“做好产品和服务
增长力集团武瑞霞:永远做企业的好伙伴
巾帼女杰〡武瑞霞:用行动照亮梦想
态度人物〡武瑞霞:做有温度、有担当的企业
关于我们版权声明广告服务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8 河南铁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本网站所转载的信息,不代表中部资讯网观点;署名来源中部资讯网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主管单位:河南铁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河南浩盈律师事务所
工信部备案号:豫ICP备16021895号豫公网安备41010702002438号豫公网安备4101070200243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71) 89971666 电子邮箱:hnppxc@126.com 技术支持:河南科加